首页社会服务 正文

陕西省疫情期间青少年线上咨询 | 反映的心理健康状态情况

4年前 ( 2020-03-27 ) 8176 0条评论

1.jpg

疫情来袭,民众应对心理压力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青少年学生群体更面临开课不开学的挑战,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是学校和广大家长们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从专业角度有序开展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对构建健康社会心态、助力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缓解此次疫情带给大家的心理冲击,2019年1月28日起,共青团陕西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响应号召、动员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全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通过12355热线心理援助、在线心理咨询辅导、心理课程发布、网络直播课程等方式用“心”守护青少年战“疫”。截止到2020年3月27日,省市两级12355服务台累计值守专家342名,接听心理咨询电话900余通,通过开展相关线上活动,为全省4万余名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了在线指导、帮助。同时,“心心课堂”青少年系列原创课程累计播放已超过10万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及质量,共青团陕西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推出了陕西省青少年在线咨询服务平台,截止至今,平台累计受理在线咨询1500余人次,大部分咨询内容与平常一样,主要是围绕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问题、情绪和行为控制问题、躯体和心理障碍问题等,但排在第一位的由平时的“学习问题”变为“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家庭关系问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规定延迟开学,要求孩子足不出门,家长和孩子忽然变得要长时间、全天侯相处,这对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和彼此的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咨询辅导中,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映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没有玩伴、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感觉待在家里有点儿厌烦,导致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二是听到、看到父母总是唠叨学习、考试、开学后的场景,故对开学担忧或有意回避这些唠叨;三是随着上网络课程和听专家网上讲座成为常态,心情也从最初的感到有趣转变为厌烦、无可奈何及听天由命。四是孩子在家玩游戏或上网时间稍多一点,家长就担心孩子会依赖上网络或游戏,从而产生孩子“网络成瘾”的心态。


  同时因为疫情原因,原本存在的家庭关系问题便集中凸显出来,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很多学生无法合理宣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感到压抑和无助。家长自身的焦虑和恐慌也以各种方式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面临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更加严重,在线咨询的近1500余人次中,重度心理问题、中重度心理问题占比高达53%,主要源自疫情恐慌、封闭居住、升学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典型表现为自闭、自残、自杀及严重抑郁倾向。尽管咨询样本总量偏少,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部分一线专家反馈,如此频繁的重度、中重度心理案例,在多年工作中实属罕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焦虑是家庭系统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家长的焦虑和恐慌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表现,实际上反映出家长比孩子焦虑得多。家庭内部或者外部的压力,通过家庭结构作用于家庭成员,资源沉默即形成或保留了问题,资源活跃就可以解决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和经验总结,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问题,我们形成了以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教育建议:


  1、重大的社会公共事件会影响社会结构的演变,同样,重大的压力事件也会让家庭结构发生改变。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激发家庭复原力,激活家庭沉默资源,以下问题可以帮助理解和梳理家庭中的沉默资源。


  (1)家中谁对疫情最紧张和担心呢?


  最操心的那个人往往是家庭的保护者和责任者,ta需要用更多的精力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负责。看到并认可ta的这种付出。


  (2)家中谁对疫情的态度不能让你接受?


  如果你认为ta对疫情有些过度恐慌,请看第一条,ta可能特别想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帮帮ta一起来应对有些力所不能及的压力。如果你觉得ta太不在意疫情,可能你和其他家人做的足够好,不需要ta操心太多。


  (3)疫情后你的家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这些变化帮助你们应对疫情的压力,是你们家庭结构在关键时刻发挥复原力或抗逆力的时刻,会有很多平时可能忽略的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那个不怎么在意健康的家人,是不是也开始注重防护了?拥有共同目标的家人,是不是更容易达成一致了?大家是不是有了更多的共同话语主题?家人的凝聚力是不是比以前更强了?


  (4)疫情后家庭有出现哪些新的冲突吗?


  “我无法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去理解一个根本不配合疫情防护的家人;ta一点都不理解我为家庭健康作出的努力;我们之间没有办法沟通……。”


  这些抱怨只与疫情有关吗?这些冲突本质上是家庭结构性压力的集中体现。可能你一直都不满意ta的表现,只是以前缺少直接表达的机会吧。冲突给了你们沟通的良机,坐下来,面对面的表达你的情绪。现在,你们“逃不掉”了,必须学会共同合作,来攻克病毒。有人已经预言,疫情过后离婚率将上升。不是疫情破坏了婚姻,而是我们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勇气。


  (5)疫情后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也许你会发现,ta原来那么在意我。又或许,我更了解了ta这么多年未曾看见的那一面。家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一起,陪伴和唠嗑,这些近乎奢侈的沟通又回来了。记下并将这些感动珍藏在家中,这就是家庭应对压力和困境的储蓄罐,会让你的家庭幸福持续不断。


  2、发挥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作用。为处于疫情不同层面的大众及青少年提供最便捷、可行的心理服务。心理援助的方式包括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促进受助者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是我省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共青团陕西省委、部分地市团委、教育局等部门也于201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市建立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的通知》,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积极应对这场疫情,学会携手华商网童学会、今日头条、微信等媒体,自2月1日起启动了围绕青少年开展的各类线上直播课程,截止至3月1日,累计收看人数已突破三百万。省儿童心理学会也将持续加大专业力量投入,加速平台综合功能的开发建设并做到满负荷运转,保证平台服务响应畅通无阻。


  3、以教育局和学校为主体。开展各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化解于无形。


  (1)由于疫情因素,线上心理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上线时间较短,社会知晓度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平台发挥作用。大量青少年群体很难获得正规、专业、便捷、公益的心理服务。基于以上情况,通过教育局网站、公众号等现有媒体,向中小学校、学生、家庭广泛宣传这一新设立的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为更多的人提供咨询求助的渠道和机会。


  (2)通过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通过青少年心理行为训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身情绪调节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涯学习规划和适应社会环境。


  4.通过青少年心理状态调研,通过数据动态掌握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疫情结束后,也是心理危机集中爆发的重要时期,共青团陕西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计划于开学时期对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建立全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动态监测机制,便于发现、掌握青少年真实心理健康状况,从而积极开展预警介入、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教育体制,提升青少年心理品质,加强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涩会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 网址:http://www.sxcps.org.cn/post/273.html发布于 4年前 ( 2020-03-27 )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17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