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文章 正文

疫期心理援助案例下的思考:当“中年危机”遇上“疫情”...

4年前 ( 2020-02-16 ) 986 0条评论

1.jpg

曾经在微博上流行过一段话: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成年人的崩溃,就是“没事”。

有时候你看见一个人笑得很甜,很大声,但其实她的内心早就崩溃不已。

有时候你看见他正在沉稳地开车,但他脑海里想的是“还不如死了算了。”

成年人的世界,不能歇斯底里的哭泣,也不能旁若无人地叫喊,连崩溃都得排队来。

我们曾经把这种崩溃叫“中年危机”,我们自己处理,内化,用一切能用的社交方式转移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逃避。

但随着疫情到来,疫情防控逐步升级。那些我们曾经纠结的,执着的,追逐的,逃避的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上个世纪的东西,“健康”和“活下去”变成了排序的第一顺位。

“中年危机”给我们背上的背包已经塞得足够沉甸甸,可是面对夺命的病毒,不确定的传播者和未知的潜伏期。我们害怕一不留神的“中招”,我们也害怕“中招”后隔离带来的负面链锁,甚至不得不面对那个final destination。




极度焦虑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来


01、心理热线援助典型案例一

A先生从2月2日,出现进食障碍,吃任何食物身体都不接受,自2月4日开始,喝白开水都会立刻吐出来!”


02、心理热线援助典型案例二

B女士2月5日接受了一份血液化验,两小时后得知该患者来自武汉,并且其丈夫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当时特别气愤,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患者的具体情况,导致自己在只有医用一次性口罩防护下进行血液检验工作。从2月5日当天晚上下班回家,就将自己家做了跟医院同等级的无菌消毒作业,开始不停的洗手,每天100次以上!”


▲陕西省 12355 平台在疫情期间

接到众多案例中的两起


2.jpg


典型案例一


症状描述:

随着冠状病毒疫情发展,A先生一直独居在家里尽量避免外出已有一周时间,从2月2日开始出现进食障碍,这两天无论吃什么东西半小时之后就会上吐下泻,2月3日开始不进食,只喝白开水,半个小时之后呕吐,周而复始。


咨询师询问:

1.之前有没有类似情况发生?

2.您认为您目前的进食障碍与本次疫情有什么直接联系?

3.您这一周不出门在家独居,都做些什么事情?


A先生回应:

我是2003年亲身经历“非典”,因为当时深处重疫区,且经常往返与北京、内蒙、山西之间,先后被隔离两次。我的两位家人因感染非典去世,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7年,对我影响不大。此次疫情爆发之初,我就感觉与2003年非典特别类似,所以主动不出门以免被感染。这一周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的刷手机关注疫情发展,一直到2月2号发现不能吃东西,之前非典时有过两三天不吃饭的情况,那是自己不想吃、吃不下,这次是想吃,但是身体不接受。


咨询师分析:

1.过往类似经历:“非典”亲身经历、有亲人因“非典”离世,造成A先生对此次疫情异常敏感;

2.一周不断刷手机关注疫情发展,接受了很多真真假假的“负面”信息,加剧了A先生对此次疫情的担忧;

3.进食障碍源于A 先生过往经历以及对本次疫情发展的高度关注,本次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导致A先生的身体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病从口入,进食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威胁自己的生命。


A先生回应:

基本认同咨询师的分析,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决方案:

1.A先生需要对2003年“非典”罹难的亲人做一些祭奠(仪式感);

2.不再关注网络负面信息,减少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如果一定要关注,建议关注官方媒体的权威发布;

3.加强自身锻炼,维持自身的免疫力,进行适量的室内运动;

4.加强与家人的情感交流,但不传播负面信息,不增强家人的焦虑;

5.更多思考在目前疫情下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A先生后续反馈(2月11日):

1.与2003年因“非典”离世亲人的直系家属打电话做了沟通,这是17年以来第一次联系;

2.在家运动并且在合理防护的情况下外出购物四次;

3.在家一个人做饭、吃饭、网络办公,感觉这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

4.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嗜睡,上一周是睡不着,这一周是不够睡;

5.希望自己能为此次疫情做点贡献,后来发觉在在家待着、照顾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6.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希望更好的投入疫情过后的工作。


结案分析:

A先生“进食障碍”的表现,是“应急心理障碍”的正常心理、生理反应,通过外部心理干预,A先生症状在一周之内得到了部分改善,“嗜睡”的状态有利于在本阶段保障A先生正常的自身免疫功能。


预后跟踪:

与A先生约定,每三天进行一次沟通。同时,任何时候如果有需要,都可以继续拨打咨询师电话寻求帮助。


典型案例二


症状描述:

2002年2月5日,某医院检验科的 B女士收到一份患者的血液检测工作,检验后两小时得知此患者来自武汉,并且患者丈夫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阳性。 之后B女士开始出现强迫洗手的行为,每天洗手上百次。


咨询师询问:

1.之前有没有频繁洗手的情况发生?

2.作为医生,你是否了解新冠肺炎的基本防护知识?

3.如果您检验的血液,患者已感染新冠肺炎,是否有直接传染的可能?


B女士回应:

患者如果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我认为应给有更高级别的防护,患者血液是否能直接感染,如果防护不到位的话,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医院做过新冠肺炎防护的系统培训,但是最高级别的防护只是一线医护,我们做化验的因为物资短缺,做不到一线的防护水平。之前有过频繁洗手的经历,通常是都是在某种传染病高发的时期,但这次不一样,以前的传染病,没有像现在这么高的风险。

气愤的事情有两点:一是患者来自武汉,且家属已确诊新冠肺炎,为什么不主动报告具体情况?二是医院为什么不能保障我们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

附加信息:B 女士居住小区实行出入管制,她不敢暴露自己是医生的信息,因为有可能遭到歧视、甚至禁止进入小区回家。


咨询师分析:

1.自身防护不到位,焦虑;

2.患者具体信息不对称,气愤;

3.基于过去工作经历,有强迫洗手史;

4.医生的身份在特殊时期非但不被尊重,还被“歧视”,心理落差大。


B女士回应:

基本认同咨询师的分析,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决方案:

1.加强新冠肺炎防护工作的学习;

2.理解特殊情况下医院不能满足医护全员高级别防护的现实情况;

3.确认该患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4.思考强迫洗手行为是否可以自我调控;

5.用“系统脱敏法”逐渐减少洗手的次数;

6.思考是否有必要对自己的居住地进行医院级别的消毒措施。


B女士后续反馈(2月10日):

1.其实自己知道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

2.理解医院物资短缺的现状,自己不在一线,现有的防护基本够用;

3.确认该患者没有感染新冠肺炎,自己担心被感染的心理压力缓解了很多;

4.从自我认知层面,可以部分控制自己洗手的欲望;

5.用“系统脱敏法”,循序渐进,逐渐减少自己洗手的频次,有所缓解;

6.认为特殊时期,自己具备医用无菌消毒的知识,有必要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医用级别的消毒;

7.理解小区物业在特殊情况下对医护人员的恐慌,毕竟医院目前是最危险的场所,普通老百姓不理解,正常;

8.目前洗手每天20多次,有所缓解,但是下意识的还是想洗手。


结案分析:

B女士“强迫性洗手”、居家医院标准的消毒的行为,基于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过往工作经历的本能感应,该B 女士专业认知清晰,对现实环境、现实条件的理解充分,对当下疫情发展持有科学、积极、乐观的态度。心理行为症状的发生,源于大多数人对于新冠肺炎的恐慌以及对医护工作者的不了解。保持B女士的情绪宣泄管道即可。


预后跟踪:

与B女士约定,任何时候如果有需要,都可以继续拨打咨询师电话寻求帮助。强调“心理医生”受过专业训练,也是“半个医生”。给予该从事医护工作的B 女士畅通的情绪宣泄管道以及更多的精神支持。防疫抗议的特殊时期,心理咨询师会成为“白衣战士”最有力的坚强后盾,心理咨询师也一样与医疗工作者站在一起!



新危机的出现给了我们成年人新的“崩溃”

是否有人还记得曾经那个被交警拦下情绪崩溃的小哥

堆积的未完成的生活事件和未实现的生活期待

降低了个体承受压力的底线

所以就会出现小刺激,大反应的情况

崩溃

是一种结果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负重前行

生活从未对我们手下留情

可我们仍然需要以深情来对待生活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 网址:http://www.sxcps.org.cn/post/258.html发布于 4年前 ( 2020-02-16 )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8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